大唐之最强驸马_第二百一十八章 申论于科举的重要作用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二百一十八章 申论于科举的重要作用 (第2/2页)

他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。
  毕竟,科举只是维持统治的万千政治手段中的一种。
  “岳父大人,所谓“风声,雨声,读书声,声声入耳;家事,国事,天下事,事事关心”!”
  程处弼明白李二陛下已经有些心动了,停下了吃食,向着李二陛下继续进言道。
  “既然想要求取功名,立学从仕,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那便自当了解家国社稷,时事政要。”
  “若是我大唐都是一些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的学子,开口“子曰”,闭口“古语”,却不知国家的要情、社稷之安危,岳父大人要这样的官员,于我大唐何用?”
  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之后,程处弼又不轻不重地反问了一句。
  他知道自己提出申论,会让不少因为诗赋而志于科举的举子,断了升官之路。
  但是,大唐要那么多擅长诗赋、却没有真正治政才能的官员有什么用!
  现在又不是盛唐时期,现在是唐初,现在需要的是大刀阔斧地开创一个盛世,不需要那么多为美好社会,鼓吹呐喊的人物。
  很多人都叹息李白的怀才不遇,李白自己也经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。
  不过,李白真的有才华吗?
  没有人可以否定李白在诗词上的造诣,绣口一吐就是一个盛唐,李白在诗词上的才华,是非同凡响、无与伦比的!
  但是,李白在治国理政上的才华呢......
  李白也是有背景的男人,天宝二年,玄宗特批准李白隶于宗正寺,李白被编入皇族户籍管理。据《旧唐书》记载,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。据《新唐书》记载,李白为兴圣皇帝(凉武昭王李暠)九世孙。
  李白不仅有背景关系,在道教里还有地位,更和当时地位尊崇、为诸位公主之首、颇得唐玄宗宠爱的玉真长公主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。
  李白的“忘年交”贺知章,还担任秘书监,和此刻的魏征任职一样,也算是“隐相”一类。
  还有,唐玄宗真的是昏君吗?
  名相的姚崇、宋璟、张九龄,奸相的李林甫、杨国忠,这些他都可以运用。
  为什么当当一个李白,还是受过他亲自接见的李白,他只是看中了诗赋呢?
  还有一则故事:
  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,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,心有成竹,对答如流。
  玄宗大为赞赏,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,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,陪侍皇帝左右......
  更有趣的是,终其一生,李白都从来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,他不参加科举考试,却总是暗自叹息、怀才不遇......
  而同样的大诗人孟郊两试进士不第,依旧坚持,一直到四十六岁时才考中进士。
  并于金榜题名时,写下脍炙人口的“春风得意马蹄,一日看尽长安花”,这一千古名句! ..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