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柳湖上_第一节上海取经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节上海取经 (第1/2页)

第六卷 智收虾公背
  第一节 上海取经
  我站在两水一堤。
  我的目光不知不觉中触及到春柳湖鲤鱼滩东北岸。
  那里遍地绿茵葱茏,墨绿色的芦苇,翠绿色的杨柳,还有各色各样的杂草,这里一片,那里一块,远远望去,块连片,片连块,好像绿色的湖水,波浪起伏。
  我划了一叶轻舟。
  过湖。
  我登上鲤鱼滩东北岸。
  我想让自己紧绷的神经松弛一下。
  我看到一片杨柳林。
  此刻,由不得我愿意与否,那个名叫甘长礼的渔民便浮现在我眼前。
  就在这座杨柳林里,黄春江与他曾经有过较量。
  黄春江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,下狠手断了他的个人财路。
  我想,世间的谋杀案,无非四种情形,即权杀,钱杀,情杀,仇杀。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,就是利益二字。
  无利不起早。
  有利可图。
  见利忘义。
  甘长礼就是这种人。
  黄春江则不同,一切利益为了人民,这是他的人生坐标和准则。
  我暗暗对自己问道:会不会是甘长礼对黄春江下了狠手呢?因为黄春江断了他的个人财路,没让他过上独自先富的日子,他几十年耿耿于怀,终于寻机谋害了黄春江。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。甘长礼是有这种心机的人。
  当我产生这个想法时,仿佛看到黄春江快步行走在绿色的波浪间。这是他倾注全部心血浇灌起来的杨柳林,如今一株株杨柳直指云天,而他自己则倒下了。我十分怀念这位引领春柳湖渔民走向富裕的党支部书记。
  许多情景,历历在目。
  那次,洪水稍有退落,天气也变得好了起来。
  黄春江便率领春柳湖的数百条渔船,载着男女老幼和撤掉棚子的芦苇,告别祝家岗,返回到鲤鱼嘴码头。
  渔人们在码头两侧,在那两株百年柳树下,依次停泊好自家的渔船,将老幼病残留在座船上、或留在码头上临时搭建的简易芦苇棚里,勉强度日。
  凡属劳动力,只要能放网,只要能扳桨的,都驾着渔船下湖打鱼去了。
  黄春江没有陪妻子梅秋华去打鱼。
  他为了实现心中的目标,跨过鲤鱼滩,来到春柳湖注入沅水的罶口河实地查看。
  他迎着西斜的阳光,穿过一大片芦苇丛。
  他走进一条茂密的杨柳林带,一棵棵杨树,擦身而过。
  他本想邀请几个有代表性的渔民,对春柳湖作一次全面的勘查,对未来的发展蓝图制定出一个初步的框架。但他考虑到渔民当前的鲜鱼上交任务重,不能耽误了白天捕鱼。
  他这次从四清工作队回到春柳湖的所见所闻,使他更加深切的认识到,他前不久参观上海嘉定县城东公社水产大队后抱定的目标是正确的,淡水渔业不改造连家渔船,实现陆上定居,就不能发展渔业生产,建设社会主义大渔业。嘉定县渔民已经在这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。
  1960年冬,全国都在错误地实行水面全部开放,允许自由捕捞的大环境下,唯有嘉定县城东公社水产大队没有开放,仍坚持圈养公社范围内的120公顷河沟养鱼水面,再加上公社将一个畜牧场的部分房舍划归渔民所有,改造为住房,为部分渔民定居创造了条件。
  1963年冬,全县农村干部认真学习《中共中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