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柳湖上_第一节湖面上出现一幕奇妙的景象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节湖面上出现一幕奇妙的景象 (第1/2页)

第二十五卷 扬旗举兵
  第一节 湖面上出现一幕奇妙的景象
  为了扩大侦查思路,这天上午我和刘淑滨、罗德焕走进了雷耀湘、杨惠橘的别墅。这对老夫妻历经百年沧桑,如今仍然健康的生活着,这本身就是传奇。
  他俩对黄春江有着特别的情感,也有着特殊的了解,我想请他俩谈谈对黄春江失踪案的看法,并帮助我分析会有哪些人客观存在着谋害黄春江的可能。
  我按下门铃,别墅大门打开,接待我的是过去的春柳湖捕捞大队团支部书记、如今春柳湖现代渔业集团总经理雷红菱。四十多年前的鹅蛋脸姑娘,春柳湖的第一美女,不,洞庭湖西畔的第一美女,此时在我眼里除了体型稍稍发福,满头青丝中夹杂几缕白发外,依然风韵不减当年,那种成熟的美简直夺魂摄魄。
  我向她表明了来意。
  她告诉我,每天早上7点,她父母都会按部就班地到春柳湖里给鱼儿喂食料,然后才回来吃早饭。
  我听了大为惊讶。
  如果我没记错,雷耀湘老人今年102岁,杨惠橘老人今年112岁。如此高龄,还每天准时下春柳湖给鱼儿喂食。这真是太神奇了。
  我和刘淑滨、罗德焕迫不及待地跟踪到春柳湖上。
  隔老远,就看见一条小型机动船在平静如镜的湖面上往返穿梭,雷耀湘老人在船尾把持操纵杆,准确地把握着船速和航向。
  杨惠橘老人坐在船头,双手往湖中抛撒着金黄色的颗粒饵料。她那古铜色的脸微微扬起,满头银丝随风飘飞。船头犁开湖水,激起绿色的波浪。鱼群追逐着食料,从绿色的波浪中跃出,高高飞起,落下,银光闪闪,把渔船和渔人团团包围。
  我和刘淑滨、罗德焕在鲤鱼嘴码头跨上公安快艇,朝两位老人驾驶的喂渔船靠拢过去。
  相距还有几百米远,两位老人就认出了我们,用爽朗的笑声,欢迎我们的来访。
  两条船相帮在一起。我看见喂渔船的中舱里还剩有少半舱饵料没有投下湖里。我说:
  “雷四伯、橘姨妈!我们一起动手把鱼饵料投放完了,回到岸上去谈吧!”
  橘姨妈笑着说:
  “这号脏活哪用得着你们当官的动手。我三下五除二就ok了。”
  我差点惊叫出声:天啦!百岁老人竟然满口时髦的语言。与时俱进,毫不落伍呀!
  我还没从惊讶中回过神来,又见杨惠橘老人左手提起一面圆溜溜金亮亮的小铜锣,右手扬起一只小锤子,敲击着锣面,发出节奏明快的“当当当”的响声。
  我不知其意,张大疑惑不解的眼睛,对刘淑滨、罗德焕发出询问。
  就在这时,湖面上出现一幕奇妙的景象给了我回答。
  就在我们四周的湖面上,听见锣声召唤的鱼儿成群结队,黑压压一片,摇头摆尾,欢快地游拢过来。
  雷耀湘、杨惠橘用盆子端起鱼饵料,像表演艺术似的抛撒进湖水里。鱼儿张大嘴巴,争相抢夺,发出咂咂的一片声响。
  船舱里的饵料喂完了,鱼儿还不肯离去。
  杨惠橘又举起铜锣,连连敲响。
  鱼儿听到铜锣声,乖乖地四散游去。
  两位百岁老人发出哈哈大笑。
  我们被他俩乐观的笑声所感染,仿佛也变得年轻了许多。
  接下来,我们在湖上开始了交谈。
  两位百岁老人的思维一如四十多年前那般敏捷,谈起过去,绘声绘色。分析问题,精辟入里。
  他俩的言谈中对黄春江充满了无限深情,对陷害黄春江的人充满了无比的愤恨。
  他俩首先回忆了当年修筑愚公垸的情景,从中排查对黄春江有仇的人,可能乘黄春江衰老时对他下毒手。
  那是1965年国庆节前夕,绝代堤上,渔人们砍倒鲤鱼滩四周刚刚成熟的芦苇,捆绑成一束束,就地搭建起一座座芦苇棚,间隔均匀的从西向东一字排开,一家一户一棚,82座崭新的芦苇棚排满了3华里长的绝代堤,看上去像古时的兵营,威武壮观。100多条渔船靠拢在绝代堤前的滩岸旁,一条挨一条,对应岸上的芦苇棚,桅杆林立,风蓬高悬,像诸葛亮率领出征赤壁的战船,万事俱备,只待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