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佳人在侧 第162节 (第3/3页)
吏苛刻才逼得人活不下去,张世恩天性凶顽利用了百姓。如今兵去了北方、粮也没了,小吏被张世恩杀了,就剩一个张世恩等着我去杀!灭了张世恩,本地就再无恶人了?从此风平浪静,他们又能作威作福了?” 不管哪一条,但凡其中有一条里有一个好人,这场仗就打不起来! 她话一说完,谢普先赞同:“是这个道理!吴明满口推诿之辞!只是不知实情为何?那几个俘虏……” 俘虏又过了半天才问出情况来,与吴明说的大致相同,细节却又全然不同。照俘虏的说法,张世恩是个极明白人,是张世恩说的“任人鱼肉只有死路一条,搏一搏兴许还有生路。”他们不是“乱党”、“匪类”,都是好人家的百姓,都是想安定的。 他们只是“想活到善恶得报的那一天”。 要不是才被突袭过,己方还死了人,公孙佳都要相信了。 她连生气的力气都懒得拨出来了,摆摆手,命人将俘虏拎了下去,说:“来吧,都说说。” 容持应声说:“能惹出这许多乱子,此地官员无能!” 钟佑霖就很紧张:“那怎么办呀?” 他们都是富贵人家的孩子,平素也挺有教养,不是爱抢话的人,只是太紧张了,公孙佳瞥见他们的脸上还透着点兴奋的红光,知道他们现在说话都是在凭着一时上头的劲儿胡扯。没太放在心上。 还是邓凯、黄喜、尚和等人说话比较靠谱,尚和一拱手说:“他们不大靠得住了,还得靠咱们自己。还请君侯不要太信任这些人。” 公孙佳点头。 薛维抢话说:“还是先派斥侯进城看看吧。还有周边的各府各城,难道就只有本县一处是这样?” 荣校尉正在擦手,说:“已然派了。” 单良补了一句:“既是围剿,各知府、县令就该来拜见君侯,已派人召他们前来了。” 公孙佳本来的方略就是钉住四界,将匪寇困死在包围圈里,然后收紧,直到闷死,这是很没意思的平推,需要各府配合。现在,如果地方官不太靠谱,这个方略就要打折扣,她得考虑到自己一个人上要怎么办,头一样就得把各知府扣手里。 接下来么……她看一眼谢普等人,要看这些人的人脉,以及……尚和等人与各地的本地驻军之间的交情了。 公孙佳道:“就地扎营,咱们先不进城。给县令移文,我要张世恩的亲族!还有那个什么王家,还有活人吗?连同县令,都给我滚过来!我行的是军令,天黑之前见不到这些人,不用张世恩,我先踏平这破县城!” 第153章 初战 下完军令, 召地方官“滚过来”之后,公孙佳话锋一转:“咱们继续。” 吴明来之前,她聚集将校是来讨论这次遇袭的情况的, 中间因为吴明的到来打断了,现在是时候说回正事了。 众人回忆了一下,才想起来之前说的是什么。己方的总结刚刚做完,现在是开始评论敌方了。又是薛维打头, 他说:“这个张世恩, 很快。如果是他自己领兵的话,那他是有些本事的。” 黄喜咳嗽了一声:“夸他做甚?” 薛维道:“不是夸他, 这是事实。如果不是他亲自领兵,那他手下也是有能人的, 不能过于轻敌。咱们今天都有些慌乱, 不瞒诸位, 我是有点发昏,万没想到在这个地界能被人偷袭的。是一路走得太顺,大意了。咱往后可不能这么心大了。” 尚和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:“他带的那也叫兵?一群无赖罢了!” 邓凯给尚和递了个眼色, 尚和哼了一声:“怎么?你小子也是经过厮杀的, 不会也这么胆小吧?” 邓凯道:“将军, 快, 是很可怕的。” 容持有点忍不住了这满营里年纪最大的也就四十来岁,再往上就没有了, 主帅更年轻, 还不到二十岁,他自己也是个年轻人,又是在讨论战争这样令人兴奋的话题,他便将矜持抛到了一边, 问道:“袭扰确实很讨厌,可只要扎稳营寨,警戒得宜,并不是什么大事吧?” 这人是公孙佳向容尚书要人,容尚书特意把这小儿子托付过来的。公孙佳不免要多费一点心,对他说:“同一个人,你们一个时辰只能打他一次,我一个时辰能打他两次,这跟你们两个人在一个时辰里分别打他,有什么区别?再说了,快,不止是突袭快,他调度也会很快,捕捉战机也会很快。” 尚和也跟着点头了:“是这个道理,还是您说得明白。您也说过了,咱们的长处就是大军,不能只跟它比快,还是得拿咱们自己的长处。” 公孙佳道:“你们看,他们有多少兵马?” 众将都说:“从突袭上看不出来,从军报上来看,似乎有数万。不过,若是调配得宜,一万上下也能打出这样的局面。” “一万,不能再多了,”公孙佳说,“邻近州府有多少人口?抽丁抽走了多少?还剩下多少?他又能蛊惑多少?” 基本上,万户可以设县,上县的户数多一些,一家男丁也就三、五个——家庭的人口多了,地方官吏为了政绩(户口数的增加)、国家为了税源也要设法给它拆成小家庭,这有个术语,叫做“析户”,即分立户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