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零年代_第1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9节 (第2/2页)

起了小摊卖玩具,竹蜻蜓纸风筝,泡泡糖零食。书本文具,花椒香料,一个摊接着一个摊,无所不售。
  杨鑫眼花缭乱。
  开的最多的,还是小饭馆。
  左边一个包子铺,大蒸笼装着白乎乎,热腾腾的肉包子,就摆在饭馆的门口,吸引路人。亮亮的红油从包子嘴里流出来,十分馋人。
  杨鑫盯着包子出神,杨文修便住了脚:“要吃包子不?”
  杨鑫说:“要。”
  杨文修很店老板说:“给我拿四个包子。不要最上面的,给我拿下面笼屉里的最热的。”
  老板将四个包子,分别装了四个透明小塑料袋。一个孩子一只。
  包子非常烫。
  馅儿非常香,蒜苗、豆腐,还有猪肉粒,用郫县豆瓣炒出红油。这边出产豆腐,本地的黄豆和山泉,做出来的豆腐又嫩又韧,切成小块炒也不散。
  杨鑫吃了一口,将包子递到杨文修嘴边:“爷爷也吃。”
  杨文修咬了一口:“好吃,你多吃一点。”
  吃完包子,又遇到饼子摊。
  小贩在摊葱油饼。
  葱油饼真香啊,老远就闻到了聪香。
  杨鑫又想吃葱油饼了。
  旁边店子里,还在售卖椒盐饼,红糖饼,香气扑鼻。杨鑫这也想吃,那也想吃。
  杨文修说:“不吃了,吃多了撑着了。等一会饿了再吃。”
  杨鑫说:“好。”
  还恋恋不舍葱油饼。
  小饭馆售卖凉面。只见店老板正在蒸凉面,大堂里支着蒸锅,忙碌的店老板将一勺白而浓稠的米浆浇进一只外圆底平的蒸盘里。蒸盘里铺着雪白的细纱布。浇了米浆的蒸盘放进蒸锅,不到十分钟开盖,揭出一张雪白米皮。
  米皮刷一层熟清油,放凉,切成厘米宽的条子,浇上蒜水,酱油、醋,花椒粉,葱花,炒熟的花生碎,淋上一勺炸好的、红通通的辣椒油,一碗凉面就做成了。热辣辣的红油凉面,看的人口水直流。
  杨文修说:“咱们一会吃馄饨吧,不吃凉面,凉面不好吃。抄手有馅儿,里面有肉。”
  杨鑫说:“我想吃凉面。”
  馄饨,饺子,拉面,油茶……冒儿头米饭,都是便宜的小吃食。镇上少有中餐馆少有炒菜,因为贵,一般人不去吃。
  开的最热闹的店,是为茶馆。
  茶馆,即是赌馆。川人好赌,一家小小的茶铺里,放了十几张八仙桌,里头已经坐满了人。长牌、麻将,这穷乡僻壤,忙人多,闲人也多。全是些大老爷们坐在里头。老板们提着茶壶一桌桌地添茶倒水。
  “杨老师,来赶集啊,进来坐一会吧。”
  里面见到熟客打招呼。
  杨文修说:“一会儿来,一会来。”
  买了两斤肉,一斤莴笋,逛到中午累了,杨文修便带孩子们吃午饭。一人一碗蒸凉面。
  吃饱了,杨文修给四个孩子,一人一块钱,让她们自己去玩。他要去茶馆消闲了。
  几个孙女拿了钱,开心地跑去买零食了。杨鑫不肯离开爷爷,跟着杨文修去茶馆。
  她坐在杨文修腿上看打牌。
  年轻人喜欢打麻将,更潮流的人玩扑克,老头子们打长牌。长牌也是一种纸牌,川地流行,是长形的,上面画着简笔古典人物画。有梁山英雄,有金陵十二钗。
  杨鑫不懂打牌,只是觉得牌上面的小人画挺好看。
  她拿了一张牌问杨文修:“这画的是啥?”
  杨文修说:“林黛玉,金陵十二钗。”
  杨鑫知道林黛玉,又拿起一张:“这个呢?”
  杨文修打牌的间隙,低头给她瞟一眼说:“这个是花袭人。”
  一个美人,戴着昭君套,手里抱着琵琶。
  杨文修说:“这是王昭君。”
  “王昭君是啥?”
  杨文修敷衍她:“四大美人,昭君出塞。”
  “花袭人呢?”
  杨文修注意力在牌桌上,随随便便回答道:“就是贾宝玉的丫鬟。”
  杨鑫心想:画四大美人就算了,画金陵十二钗也行,画个丫鬟干啥?
  杨文修翘着二郎腿,点了根烟:“她也是金陵十二钗,在副册。林黛玉是正册。”
  杨鑫不懂啥正册副册:反正是个丫鬟嘛。
  杨鑫话太多了。
  杨文修又没空陪她玩。她翻了一会牌,坐在凳子上,开始无聊了。
  “爷爷,我们回家吧。”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