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君他是科举大佬_第95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95节 (第2/3页)

看的眼睛都疼了, 也挑不出几个令人眼前一亮的答卷。”

    ??主考官刘学士喜爱前朝文学家李大家, 这件事众所周知。他深受其影响,将李大家所有的诗词歌赋背的滚瓜乱熟,他的学生,也正是因跟他有共同的爱好,才被刘学士选为学生, 悉心教导。

    ??结果这次考试,不少学子为了迎合主考官的口味,不管是什么题目,作答时总要提几句刘学士欣赏的那位李大家, 回答的内容或是作答的风格也极尽模仿。

    ??力求能得刘学士青睐,若是因此也成为他的学生,那就更好了。

    ??这么一来,千篇一律,都是一个套路,有些内容明明与李大家不沾边,也要牵强附会的写几句。

    ??当然水平是高还是低,是可以选出来的,但最大的问题在于,都是从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,根本无法分辨他们真实水平。

    ??刘学士眉心拧成一个川字,呷了一口茶,方才缓缓开口,“看完这些卷子,我恐怕短时间内都不想再看见李大家的诗文了。”

    ??即便他深深欣赏李大家的文章,可接连看了数千份与他有关的答卷,隔夜饭都想吐出来,简直都快不认识“李大家”三个字是怎么写的了。

    ??顾驰只是同考官之一,他虽没发表什么意见,可也不赞同考生的这种做法。

    ??没有必要非要迎合主考官的风格,最后的结果并不是由主考官一人决定的,与其弄巧成拙,不如踏踏实实、认真答题。

    ??在名次没公布出来,几位主考官提前向皇帝报告了会试的情况。

    ??文正帝听完后面色看不出什么表情,“一次考试定终身,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?”

    ??文正帝此话一出,大殿内寂静无声,科举考试延续数百年,一直都是这样的章程,谁敢贸然提出什么解决的对策?

    ??文正帝不着痕迹的皱眉,这群老滑头,一到需要他们办正事的时候,一个两个不敢吭声。

    ??“去,将顾驰请来。” 文正帝吩咐严公公。

    ??现在遇到事情,文正帝总是爱听一听顾驰的见解,年轻人敢想敢做,每次都能给文正帝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
    ??知晓文正帝召他来的目的,顾驰思忖片刻,道:“ 一次考试定终身,一次不行,那就两次。在会试之后、殿试之前,再加一次考试,成为“复试”,复试的题目灵活多变,全方面考察考生的能力。这也是一次筛选人才的过程,没有通过复试,不能获得殿试的资格。最后以会试和复试两次考试的成绩综合评定。”

    ??文正帝点头,“这个提议不错,两次成绩,既给了那些有真才实学却发挥失常的考生一个机会,又剔除了那些浑水摸鱼的人。”

    ??“但你这个提议传出去,估计骂你的人可不少。增加一道复试,于朝廷来说是好事,但对本次参加考试的考生来说,他们可未必会领情。” 文正帝话音一转,打趣道。

    ??顾驰不在意,“臣此次监考,便一直在琢磨这些问题。臣想的是怎么让更多的人获得公平的机会,相信大家静下心来,定能理解这一提议背后的用意。”

    ??文正帝暗自点头,贤臣难求,若是朝中的大臣都如顾驰一样,他何愁治理不好天下!

    ??“那你还琢磨出其他什么东西没有?有什么想法,都可以和朕说一说。” 文正帝又问了一句。

    ??顾驰面上挂着浅浅的笑,“如今读书人越来越多,可科举一途,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脱颖而出的永远是一小部分。剩余的那些人该怎么办?难不成只能年年复年年,耗费一辈子的时间继续参加科考,‘赚得英雄尽白头’吗?”

    ??文正帝叹口气,“朕让更多的子民读书,初衷是想要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本领,读书不仅仅只有做官这一条出路。可按照如今的情形来看,收效甚微,不少人家是愿意将孩子送去书院读书,可都是奔着当大官来的。”

    ??文正帝也愁啊,现在读书人是多了,可怎么安排这些读书人成了问题。

    ??只有给这群读书人一个好的安排,才会让更多的人看到读书的好处,从而继续推动全民接受教育。

    ??否则辛辛苦苦读了几年书,出来什么都没有,那还费劲读书干嘛呢?还不如种地呢!

    ??可怎么安排这些读书人,也颇为棘手,总不能一股脑都安插进朝廷里吧,这样又会形成“冗官”,浪费人才,也浪费国库的银子。

    ??顾驰上前一步道:“臣确实有一些想法,其一,店铺、书院和县衙每年需要不少人,这些都可以从读书人中挑选。不仅如此,朝廷除了通过科考选□□的官员以外,也可以聘用一些临时的人员办事,极尽全力的给他们提供机会。”

    ??“其二”,顾驰接着道:“上学不知是读书,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学院教授本领,如厨师、学刺绣、学做武馆师傅、学木匠等等,学些实际的本领,到哪里都可以讨生活。其三,号召这些读书人西去边疆、南至海南,利用他们教授那些偏远地区的人民,同时给他们丰厚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