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柳湖上_第五节一块花纹石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五节一块花纹石 (第2/2页)

业靠大队,遇灾望国家,结果生产下降,沦为落后队。”
  他停下来,扫视会场上的每一个人作出的反映。有的人低下了头,有的人扬起了脸。
  他接着说:
  “这两个活生生的事例说明什么呢?雄辩地证明建设社会主义,发展集体经济,只有坚持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,如果靠老天爷,靠外援,就会越靠志越短,越靠越减产,越靠队越穷。因此,我们要远学大寨大队,近学丝网生产队,树立起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。”
  会场鸦雀无声。
  黄春江继续说:
  “现在摆在我们春柳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,那就是筑堤修垸,斩断疫水。大队党支部根据广大渔民的夙愿绘出了建设新渔村的宏伟规划图,但也有少数思想保守的人不赞同,主要是害怕困难,认为渔民只会撒网驾船,不会挖土挑担,筑堤修垸的事,要靠国家拿钱拿物资,要求公社调劳力来支援。还有阶级敌人乘机破坏,说什么:筑堤建基地是‘夜蚊子扯呵欠口气大’,会落得个‘扁担无扎两头落空’的下场。只要我们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,带领广大群众照毛主席‘自力更生’、‘艰苦奋斗’的教导去做,时刻记住丝网生产队和流钩生产队这两个典型留给的经验教训,牢记渔村的悲惨历史,并对比现实,展望明天,我们就一定能够搞好连改,在鲤鱼滩上建设起崭新的渔村。”
  鱼籽胆他们低下了头。
  黄春江稍微冷静了一下自己的情绪,说:
  “谁愿意学习大寨人,在鲤鱼滩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,谁就把举起的手放下去。”
  一个,两个,三个……整个会场只剩火白鲢和卜思源还顽固地举着手。鱼籽胆那只本来就没有举伸脱的手,也早已悄悄地插回了袖筒里。
  王萍见此情景很气愤,恨不能臭骂徐学勇一顿。不知怎的,她又痛恨自己,千不该,万不该,不该与这个落后、保守、虚伪、可恼的家伙谈恋爱。能怪谁呢?只怪自己眼睛里无水,没有红菱那种准确的眼力。哎!悔之晚矣!苦恼中,她听春江哥号召:
  “谁愿意学习大寨人,在鲤鱼滩上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,谁就把手举起来。”
  王萍倏地举起右手,高过头顶,仿佛是给徐学勇的有力报复。她旁边大多数人都举起了手,就像刚刚破土而出的竹笋,有着无限向上的生命力。她发现黄春江涨红的脸上流露出无法掩饰的胜利微笑。
  这就是黄春江的一贯工作方法:当人们激烈争论的时候,他不插嘴,耳朵静静谛听,每个字都从他心里过滤受检;眼睛细细观察,每个人的音容笑貌都在他脑海里刻下印痕。
  他懂得,作为领路人,要不断地掌握干部、群众思想上的主要矛盾,不断地解决矛盾,达到引领大家不断革命的目的,这就不仅要倾听与自己观点相同的意见,还要倾听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意见,甚至是反对自己观点的意见,并且让这些意见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交锋。一方面,从对同一事情的不同态度上,探讨春柳湖过去的一些迷蒙现象,考察一些人潜藏在心底的奥秘,重新辨别一些人的面貌;另一方面,从中汲取政治营养,丰富自己的思想,切实地掌握一分为二这个革命辩证法的核心,永远立于不败之地。
  刚才,分别以胥大海和徐学勇为代表的两种观点的争论,他听得真真切切;卜思源、卓有德不时地对视,他也看得清清楚楚。当卜思源黔驴技穷,只得抛出“表决”这最后一注的时候,他再也不能缄默,再也不能等待了。
  这是关键时刻。他必须一步不让地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他果断地运用了早就准备好的这一手策略,把大多数人的思想统一了。
  这时,他在心里说道:
  “大寨真不愧为毛主席亲手树立的一面光辉旗帜,时刻引导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的征途上阔步前进……”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